德州撲克遊戲|何享健 作者:nb11 2020 年 6 月 23 日 “618”首日銷量暴漲 蘋果降價的甜頭能嘗多久 蘋果又又又降價了。6月1日凌晨,在剛剛拉開帷幕的“6·18”大促中,蘋果憑著大幅讓利銷量暴漲。受疫情的影響,以及近年在中國市場份額下滑,蘋果的降價措施已持續一年半之久。對于消費者來說,降價自然喜聞樂見,但對于蘋果來說,習慣性降價不可避免會對其造成品牌傷害,德州撲克遊戲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利潤,如何平衡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是蘋果亟須解決的問題。 6月1日零點,京東“6·18”和天貓“6·18”大促正式開場。這是蘋果首次以官方形式同時參加天貓與京東的“6·18”折扣活動。天貓數據顯示,在開場5個小時之後,iPhone在天貓的銷售額超過5億元,何享健超過iPhone在中國市場1天的平均成交額,創下最快紀錄。 據天貓披露,蘋果官方打折活動自5月25日天貓“6·18”預售首日開始,iPhone系列活躍消費者數量同比增長超170%,iPad系列同比增長超300%,其中來自三至六線城市成交佔比超60%。 而在京東平台,蘋果全系列1小時成交額為去年同期的3倍。 蘋果在這兩大平台都進行了很大程度的讓利活動。天貓Apple官方旗艦店iPhone 11等全線產品支持跨店滿減(每滿300減40)及提供150元會場優惠券,相當于全場8折起,其中iPhone 11為全球官網最低價。 而在京東商城,自6月1日起,千樂電子遊戲場Apple產品京東自營旗艦店iPhone 11直降900元至4599元;iPhone SE系列低至2899元。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事採訪了蘋果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未給出回復。 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次在中國市場降價。去年初,海南放開落戶限制蘋果就曾大幅下調京東、天貓和蘇寧的iPhone價格;去年3月,蘋果又對京東、蘇寧、國美三大渠道的熱銷型號採取了降價措施;今年4月,iPhone 11系列在淘寶、京東、蘇寧和國美等線上渠道再次大幅降價。 在產業觀察家洪仕斌看來,蘋果頻頻降價,一方面是由于近幾年國產手機廠商發展迅速,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根據IDC發布的數據,近五年iPhone在中國的出貨量逐漸減少,自2015年的5840萬台跌至2019年的3280萬台,市場份額也由13.4%跌至8.9%;另一方面,因疫情侵襲,人們減少了出門的頻率,手機廠商銷量都不樂觀。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638.4萬台,其中只有49萬台是iPhone,王祖藍老婆懷二胎比蘋果手機去年同期的出貨量下降了60%。 蘋果的業績也隨之變化。4月底,蘋果發布2020年第二財季(2019年12月29日-2020年3月28日)財報,當季淨利為112.5億美元,同比下降3%。第一大業務iPhone遭受的衝擊最大,營收同比下滑6.7%。 不過,骰寶攻略降價還是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數據顯示,蘋果今年4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了390萬台,環比增長160%。 然而,蘋果的利潤率卻因降價而有所降低。2016年四季度,雖然蘋果智能手機銷量在全球所佔份額僅為18%,但它所獲得的利潤卻佔了整個產業的92%,而在2019年三季度,蘋果佔據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利潤的比重下降至66%。雖然66%仍然是其他手機廠商難以企及的數字,但利潤率的降低對于一個高端品牌來說並不是好事。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蘋果公司正在逐漸失去產品的定價權,從而不得不隨波逐流地接受市場定價。 另外,高端品牌頻頻大幅降價,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品牌價值。洪仕斌認為,盡管這兩年蘋果降價帶動了一時的銷量大漲,但會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觀望,今後每年新機估計都要等到降價再買,何享健這樣下去會影響蘋果的溢價能力。 第一手機研究院院長孫燕□就曾說過,“蘋果是創新的代表,只有好的產品才能贏得市場。以降價來擴大市場份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飲鴆止渴,蘋果最近這種頻繁的調價,對于品牌來說其實是一種非常大的損傷”。 自3月下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實行不設額度上限的量化寬鬆政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擴張2萬多億美元。分析人士認為,“無上限”量化寬鬆短期內對穩定金融市場、支持經濟復蘇有一定效果,但長期看會給美國和世界經濟帶來諸多副作用。 美聯儲3月23日宣布,採取廣泛新措施支持經濟,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不設額度上限。這相當于不設上限的量化寬鬆政策。 所謂“無上限”呈現幾個特點:一是購買國債買多少、買到何時,不設限;二是除了買國債,還買抵押債券;三是向機構、公司和個人提供援助和貸款。 數據顯示,截至5月13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已達6.98萬億美元。而今年3月第一週時,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才4.29萬億美元。這種“印鈔”速度超過過去任何時候,包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 這可能只是個開始。有分析師預測,德州撲克遊戲至今年年底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可能突破9萬億美元。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甚至認為,這一規模會達到10萬億美元。 美聯儲實施“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的短期直接目標是防止股市崩盤,防範金融危機,維持金融市場穩定,這個目標目前看已達到。但從長遠看,“無上限”量化寬鬆將給美國經濟帶來諸多副作用。 首先,過量貨幣投放可能給美國埋下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隱患。回顧過去20多年,美國一直處在危機與積累泡沫的循環之中。為應對潛在或已發生的危機,美國往往採取大幅投放貨幣的政策,但最終都催生了巨大的資產價格泡沫,給經濟前景帶來隱憂。 此舉也給美國政府和企業帶來償債風險。對政府而言,削弱了其進行財政整頓的意願,財政可持續承壓。對企業而言,低利率和寬鬆的金融條件鼓勵了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冒險行為,加劇企業未來陷入債務困境的風險。 此外,貨幣供應量過多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從以往經驗看,流動性增加不一定產生通脹。但貨幣超發始終是引發通脹的一大誘因。這一次如果供應鏈受阻導致供給端不暢,同時需求端回暖,美國通脹風險將明顯加大。 從短期看,美聯儲此舉能令美國金融市場企穩,NPB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穩定新興經濟體市場信心。但從長期看,這一政策給其他經濟體、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覷。 首先是輸入性通脹風險。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將導致全球市場流動性過多,有可能引發新一輪資源價格上漲,給資源進口國帶來輸入性通脹風險。在全球經濟貿易不振的環境下,有可能引發競爭性貨幣貶值,扭曲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體系。 對新興經濟體而言,美元“熱錢”急需防範。一旦“熱錢”撤出有可能引發金融動蕩,新興經濟體將面臨貨幣貶值和資產市場下跌等難題,給宏觀經濟帶來衝擊。 為應對美國經濟衰退,樂山熊貓狗逛街美聯儲似乎把“撒錢”當成了“靈丹妙藥”。但這劑藥不僅苦,副作用還很大。(參與記者:高攀、蔡蜀亞、鄭世波、郝亞林、劉春燕、夏立新、孫曉玲、王慧慧、黃碩、倪瑞捷、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