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駿景酒店-北京中小幼各階段已全部淨校
一個都不能少東北一家民營服裝廠的暖心故事 新華社長春6月16日電(記者郎秋紅、邵美琦)今年67歲的伊淑文當了一輩子縫紉工,在吉林省長春市一家民營服裝廠一幹就是三十年,一雙巧手養活了兩個孩子。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很擔心自己會失業。“聽說服裝廠接不到單了,咋能不擔心!”伊淑文說,“但是我就在家待著,哪兒也不去,確保身體健康,萬一復工了不能給企業添麻煩!” 期盼的“萬一”成了現實。剛過三月,她就接到了企業的復工通知,她反復確認名單後紅了眼圈。“一個都沒少,車間的老姐妹們都在呢!”伊淑文說。 伊淑文所在的服裝廠有近百名工人,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很多人都在這裡工作了多年。有幾位像伊淑文這樣的老工人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仍然不願離開。“不僅是為了那份工資,還舍不得離開這個廠子和這些人。”伊淑文說。 復工當天,總經理徐紅光給工人們挨個發了口罩,又叮囑每個人注意安全。其實,當時廠裡很困難。上半年訂貨會幾乎全部取消,廠裡也沒有接到一個新訂單。廠裡甚至動過把廠房租出去的念頭,靠一年100多萬元的租金熬過去。 “但是工人咋辦?老客戶咋辦?”徐紅光說,“董事長提出不裁員,不減薪,想方設法都要活下去。”廠裡決定先把已有的訂單“搶”出來,拿到一部分運轉資金。徐紅光督促大家更要把質量放在首位,“招牌不能倒”。 與此同時,這家以生產制式服裝聞名的服裝廠千方百計購入口罩生產線和熔噴布,部分轉型生產口罩,以維持企業運轉。隨著口罩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老廠子又想出了新法子,改進生產線,做出了兒童口罩、薄型口罩、花色口罩等滿足大眾需求。 前不久,吉林省受疫情衝擊,剛剛有復蘇蹟象的企業再次受到影響。負責市場營銷的副總沒有放棄,一方面聯系老客戶,幾百件制服或者幾百頂帽子的零頭活兒都接,另一方面帶著大家主動通過電話或網絡尋找新客戶。 由于客戶不能到現場驗貨,廠子增強服務意識,主動給客戶郵寄樣品驗貨,不少客戶都感受到了這家老廠的真誠。 伊淑文聽說,廠裡最新的訂單是1000頂帽子。對這家服裝廠來說,過去不會接這麼小的單子,數量少就要經常換流水線,導致利潤低。不過,徐紅光開會的時候告訴大家,多小的單子都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