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遊戲電腦版-口罩版畢業照
深化認識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深化認識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20年03月26日08:11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深化認識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經過艱苦努力,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全國範圍內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正加快建立,復工復產進度加快,電力用量攀升、交通運輸回暖、產能持續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但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因此,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越要對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有深刻的認識。 這種巨大的韌性和潛力,源于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部署工作,中央指導組積極開展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作為,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各地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緊急行動、全力奮戰;各地調派醫務人員,迅速集結、馳援武漢;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疫情防控物資全國統一調度。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對各項工作的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 這種巨大的韌性和潛力,源于化危為機的能力。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其中關鍵的一個經驗,就是我們善于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契機。現實地看,很多傳統行業受到疫情衝擊遇到了較大的困難,不少企業在建項目受影響,復工復產困難,訂單交付難度加大,經營成本負擔加重,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但也要看到,此次疫情也“倒逼”出一些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呈現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契機。從新業態的角度來看,在線教育、在線審批、網上招聘、雲端簽約、“屏對屏”開會等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從新消費的角度來看,依賴“指尖消費”的“宅經濟”方興未艾,生鮮配送企業的業務量在不斷增加,活躍的線上消費成為備受關注的方向;從新投資的角度來看,傳統投資通常關注“鐵公機”等基礎設施建設,未來更多的投資則可能向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傾斜。這些都會不斷拓寬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進一步增強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這種巨大的韌性和潛力,源于完善和強化“六穩”的務實舉措。確保“六穩”,對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當前,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